如何观看音乐丨I SEE THE MUSIC
......“歌剧:激情,力量与政治”(Opera: Passion, Power and Politics ),是 V&A 初次启用拓宽后的新展区推出的展览。目前,这里是伦敦最大的临展展厅。
戴上一副自动定位立体声耳机,蒙特威尔第的《波佩亚的加冕》(Monteverdi,L'incoronazione di Poppea)终章 “Pur ti miro” (注1)徐徐响起,一张地图,一套演出服,几款室内静物,一组乐器,17 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幽幽拉开序幕。
注1:17 世纪,虽然威尼斯共和国已蒙上了奥斯曼帝国的阴翳,但依旧是享乐豪奢之地,私人和公共戏台交相辉映,此地没有什么会被禁演,没有什么华丽的效果做不出来,歌剧艺术获得了全面的胜利。1642 年,歌剧史上第一位巨匠蒙特威尔第写下了他最后的杰作《波佩亚的加冕》,讲述尼禄皇帝和他的情妇波佩亚如何将私欲演变成一连串阴谋与暗杀的故事。当年波佩亚由阉伶饰演,其音域宽广高亢非常人可为,今天这一角色往往由女高音饰演。这一展区配以 “Pur ti miro” 一曲,二重唱缠绵清冽,唱出的是血腥争斗平复后,波佩亚的双重欲望终得满足,一片和谐。本展览总计选择了近二十个歌剧片断,参观者可通过耳机收听,音乐随场景自动转换。
图1 图2 | 铺上手工织品的餐桌,镀金铜壶,透明玻璃,银质餐具,纯金镶钻项链,镶嵌骨质木盒,刻有“恒久吾爱”字样的木梳,一组乐器……除了耳畔的音乐,其他没有什么解释了。轻巧,间离,小神秘小情调的小开场闲笔。除了凌空的乐器,其他物件是以静物小品的方式摆出的。
七城,七个时代,七位作曲家,七部歌剧是这一展览的主线和主体。城市文明、剧院、建筑设计平面图纸、音乐、首演、天才、乐器、手稿、契约、服饰、奢侈品、领袖君王小像、一代名伶遗物……知音固然心领神会,外行也可以无障碍入门。这是一个对任何观众都极其友好、寓教于乐、赏心悦目的展览,高度契合所有人的参观期待。
然而,如果不巧你还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你会感到走进了爱丽丝的兔洞。为什么不从古希腊剧场音乐开始?为什么跳过佛罗伦萨,直接来到威尼斯小姐门下?既然指向今天和未来的歌剧事业,那么以伦敦为首的大都会不应该是最后一城吗,为什么结束于列宁格勒——一个历史上的地名?还有,为什么选择巴黎的瓦格纳?施特劳斯的 “莎乐美”?展览有尾声,叫作 “世界激情”,是七部当代歌剧大串烧,这难道不是展览的第八部分?为什么凸现 “七” 这一数字?这里只有莎乐美似乎和 “七” 有关……处处玄机,一个咧嘴微笑随时会蹦出来。
而寻找答案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
第一个线索,显然是展览名称。
激情,力量与政治,原文由三个P打头的单词组成,这三个词语既各自独立,又盘根错节,密不可分。
始于私欲狂欢之地,终于政治狂欢之地,在威尼斯的富庶与自由开放之中,秾艳的红喷薄而出,而列宁格勒风起云涌,血红的战斗正如火如荼。
图3 | 根据 1600 年威尼斯版画上女装,Petra Reinhardt 为 Robert Carsen 导演的《威尼斯狂欢节》(André Campra 1710年的作品)设计了剧中 “Venetian courtesan” (威尼斯独有的 “艺妓”, 无法翻译) 的服装。
图4 | 展厅场景,“列宁格勒” 时代在愤怒中崛起的女性。
中间则是一连串变革和革命。
18 世纪是伦敦走向世界中心的起点,权贵阶层还拥有绝对发言权,新兴力量还买不起昂贵的歌剧演出票,但一座巴洛克剧院从外到内的营建涉及如此众多元素,刺激了经济,提供了就业机会,是城市经济欣欣向荣的表征。年轻的亨德尔带来了第一部意大利语作品《里纳尔多》(Rinaldo),1711 年 2 月 24 日首演于伦敦干草市场的女王剧院,宗教冲突、政治斗争、爱恨情仇、魔幻色彩,一应俱全。伦敦第一批意大利语歌剧观众从此诞生。
图5 | 18 世纪伦敦干草市场上的女王剧院以及安妮女王的小像。她是亨德尔的赞助人。1711 年亨德尔的音乐被用来为其庆生。此小像显示她正站在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剧院内。
图6 | 亨德尔小像。Georg Friedrich Händel,1685 年出生,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创作有歌剧、颂歌及管风琴协奏曲等。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后来定居并入籍英国。
图7 | 亨德尔的 Rinaldo 一剧第二幕中出现了美人鱼。此场景复原再现了意大利风影响下伦敦剧院的舞台设计,巴洛克风格,透视景深,与华丽壮大的歌剧院建筑相称。
图8 | 18 世纪中叶意大利某私人剧场使用的戏服,适合于巴洛克风格歌剧。
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di Figaro),1784 年 4 月 27 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很多人认为也许这部歌剧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1786 年 5 月 1 日,《费加罗的婚礼》于维也纳奥地利国家剧院首演,莫扎特亲自指挥。此剧题材引起了贵族的愤慨,皇帝个人觉得这部作品值得嘉奖,但迫于压力,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出删节版本。德语版于 1790 年在柏林上演。
图9 | 继《费加罗的婚礼》风靡维也纳之后,1787 年,莫扎特受邀于布拉格上演《唐璜》,这是当时他用的钢琴。
威尔第、斯卡拉剧院和他《乘着金色翅膀的思想》(“拿布果” 中的 “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都是不容忽略的伟大经典。当时,意大利为独立而战的气氛满溢于剧院内外,歌中奴隶渴望返回家园的情感深深撼动观众的心,观众强烈要求重唱一遍,尽管当时政府是禁止重唱的。
图10 | “拿布果” 中的服装设计。
瓦格纳,确实以其德奥传统下的 “唐豪瑟” (Tannhäuser )振颤了 19 世纪巴黎的心脏,然而,虽然后来巴黎版本广为流行,但当年他并未完全征服巴黎,观众分化为两种,巴黎知识阶层是支持者,比如波德莱尔,认为巴黎版本的 “唐豪瑟” 就是音乐的转折点,他这样的观众出现在马奈的画中;另一种是怀有抵触情绪的民众,外来的艺术变革遭遇了本土的抵抗。而就在唐豪瑟纠结的歌声中,我们知道,接着就是拿破仑三世被普军俘虏,第二帝国覆亡,德意志帝国成立……
图11 | 拿破仑三世大理石小像,气概非凡, 制作于 1855 年。
图12 | 1869 年 4 月 18 日,巴黎媒体刊登对瓦格纳进行讽刺的漫画。漫画置于展厅一角,面对八台电视机,电视机里同时在播放不同版本的《唐豪瑟》,“维纳斯堡” 片断。
图13 | 巴黎,印象派画笔下的演出场景。画中着正装的知识阶层,正是波德莱尔之类支持瓦格纳的观众。
施特劳斯的 “莎乐美”(Salome)基于王尔德的同名法语剧本的德语译本完成,1905 年 12 月 9 日首演于德累斯顿的宫廷歌剧院。此剧几乎每一个点都充满戏剧冲突,都能引起争议。在此剧中,女性的立场、身份、角色较之从前全然转变。
最后的城市是列宁格勒。
肖斯塔科维奇的《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Shostakovich,Lady Macbeth of Mtsensk)曾上演于列宁格勒的玛丽剧院。故事发生在从沙皇统治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的苏联,一位冲破压制和奴役、寻求解放的女性是其中的主角。这部歌剧影响巨大,却成为肖斯塔科维奇遭受批判的重大罪名之一,第一篇批判文章出自匿名作者之手,据说此作者即斯大林本人。随后近三十年此剧都遭到禁演,直至 1961 年。
由此可见,展览择取歌剧历史中的数个高潮,强化了它和城市文明、思想变革乃至革命风云的关系。冲突张力在两方面得以充分表现:一、展览的对象,每一出歌剧内部;二、展览的策划,那关于三个P的诠释。当然,三个P,除了涵盖金钱、暴力、政治、革命,还涵盖了性别的对峙。如果摇滚堪称励志片,此一出 “红与黑” 、“罪与罚” 实际上是限制级的。
图14 | 列宁格勒,1934
第二个线索,是一段引言。
走进展厅,迎面就是伽利略的这段话。一个歌剧展览,先出一段伽利略的名言,肯定不是随性而为。因为突兀的错置,这一句话令人印象至深,过目难忘。像伽利略一样,我们不作解释。
图15 | 引言,出自伽利略,印于展览开场墙面。
图16 | 《唐豪瑟在维纳斯堡》亨利·方丹-拉图尔(Henri Fatin-Latour)油画,1864 年,美国加州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图17 | 八个视频滚动播放的数个版本中,有 2011 年巴黎版的(Christopher Ventris 饰演唐豪瑟, Nina Stemme 饰演伊丽莎白)和 2014 年柏林国立歌剧院版的。
图18 | 不同版本的 “莎乐美”。这一角色对主演女高音音域有极苛刻的要求,还必须会跳舞,必须符合少女模样,自 19 世纪起就要敢于表演七层纱舞。
第三个线索,也许不算线索——策展团队。
展览图录第一篇文章是出资方写的,可以略过。第二篇是馆长致词。第三篇总体介绍由卡斯帕·霍尔滕(Kasper Holten)撰写,直至 2017 年 3 月,他还是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总监。文章第一句话:“对我而言,歌剧是一切艺术的终极形式。而展览是由我们、皇家歌剧院和 V&A 合作举办的,旨在深入挖掘歌剧的天性和天职……” 虽然他写了很多关于如何欢迎歌剧迷和毫无基础知识的其他观众,关于如何在急剧变化的时代继续发展歌剧事业,但这联合团队显然并不打算藏起锋芒和施展才华的冲动。所以,大多数观众在以为耳熟能详的时候,会遇到埋伏着的专业话语体系,以及精心附赠的种种 “小意外”。他们控制节奏,制造悬念,引经据典,狡黠反讽,自我打造了这一场丰盛的 “首演” 。
“World Passion”,这一展区逻辑上为展览尾声,空间上位于整个展览中心,用幕布、木质箱体等材料搭出环形“剧场”,环幕循环相继播放以下七部当代歌剧作品,Desire, Love , Reconciliation,Isolation,Persecution,Science等等字样串场衔接。观众可坐在中间,舞台追光灯明灭,无论是否理解,都能感受到歌剧不仅不死,而且依然充满 Passion 和 Power,正在践行自己的 Politics。
图19 | 《跳房子:24辆汽车的移动歌剧》(Hopscotch,by Yuval Sharon,2015)
图20 | “World Passion” 现场装置
图21 | 《光之星期三》(Mittwoch aus Licht, by Karlheinz Stockhausen,2012)
图22 | 《克林格霍芬之死》(Chorus in The Death of Klinghoffer,by John Adams,2014)
图23 | 《写于肌肤》(Written on Skin,by Katie Mitchell ,Music by George Benjamin,2007)
图24 | 通往位于展览中心位置的 “World Passion”
图25 | 《沙滩上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Composed by Philip Glass ,Directed by Robert Wilson,2013)
摇滚乐植根于本土,歌剧历史则更久远。( Pink Floyd: Their Mortal Remains 于 2017 年 5 月 13 日至 10 月 15 日在 V&A 展出。)在英国各大城市,它们依然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
肩负着对本馆、本城、本国乃至全世界负责的任务,伦敦所有馆长、首席策展人永远在寻觅理想的主题,需要观照人类文明,需要跨界,需要关注热点,需要无瑕疵的价值观,要保持传统和尊严,要亲民亲政,要美,要惊喜,要对所有人都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当然票房要比吸引力更现实更容易统计……
V&A 似乎总能举重若轻地凌空掠过,其实源于苦苦练就的强健双翼——自身修养,以及一切精心育成的合作关系。
总的来说,V&A 的临展极其重视选题及解题方式,坚持直接对接当下,关注受众面、永远在争取扩大受众范围。因此努力跨界合作,做实展览大纲,兼顾学术与公众兴趣,然后据此组织数量可观的展品——每件展品除了自身价值,必须拥有列入展线的理由,结合视听激活感官,高效、多途径帮助人们理解展览,但并没有启用太多新科技手段,互动很少(仅仅在第一个展览中做了一台调音设备供观众尝试),他们原本就有戏剧陈列,放置了数套戏服供观众试穿留影,但歌剧展里反而没有安排,估计是为达成完整的观展体验,一气呵成。
而在场景复原装置、展柜等硬件和展厅施工上,应该是省下了不少经费。
至于后续活动、文创产品,他们一直以惊人的创造力和高效率保持着良好的口碑和销售业绩。
某天会议中,本城著名的策展人踱进办公室,开口便说:“我从 V&A 过来,他们都已经展出摇滚明星了…… ” 举座默然,空气为之凝固了三秒。
这两个展的策展原点,都是音乐和演出,但都远远超越单一的艺术形式本体。
那些满墙的关键词、花哨的场景再现,对于某些观众而言显得过于 “肤浅”,然而众多值得一看的物件,令他们直接原谅了 “肤浅”。V&A 的可爱之处,在于能轻易剔除 “媚俗” 因子的时候,大气地去做那些 “媚俗” 的动作,并坦诚相待。
当然,还有音乐,纯粹无瑕高品质的音乐,进来的人,被俘获得心甘情愿。
仅就歌剧这一个特展,官网分栏如下:
1. 展览介绍和网上售票。
2. 展览亮点推荐。
3. 特展活动。包括一套戏剧表演史课程,国家剧院工作室活动,演艺互动项目(有未成年儿童的家庭亦可参加),教师学生特别参观活动,某剧院驻场活动两场,晚间专题活动四次,十一个周末夜特别活动。总计收费项目为五种,其他十六种免费。
4. 9 组图文、视频构成的深度拓展诠释。不包含社交媒体上的定期推送以及合作方承担的宣传推广。
5. 约 127 种特展商品,其中包括 10 名合作设计师的 52 种。
6. 一次有奖竞答。从三个名字中选出《费加罗的婚礼》的作曲者,并填写个人信息, 即可参与赢得四国八天游船活动的免费名额,主题与城市、歌剧有关。
文章节选自《如何观看音乐》,收录于第一本《博物馆评论》,将于近期在微店中上架,敬请关注。
撰文:小丘
统筹:童亚琦、姜泽瑞
版权说明
“博物馆评论MuseumReview”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博物馆评论MuseumReview”版权信息。敬谢!
Contact us
联系方式
wpl@musereview.cn
博物馆评论
Museum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